震惊!美国务卿:将狠狠吊销中国留学生签证 究竟发生了什么??
美国务卿:将狠狠吊销中国留学生签证 【美国务卿:将狠狠吊销中国留学生签证】当地时间5月28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称,美国将开始吊销中国学生的签证,包括“与中国政府有联系或在关键领域学习”的学生。同日,美国国务院网站发布一则声明,标题赫然写着“新签证政策:优先考量美国利益,而非中国”。紧接着,鲁比奥在声明中大放厥词,宣称:“在特朗普总统的引领下,美国国务院将携手国土安全部,对中国学生的签证采取严厉措施,予以吊销……此外,我们还将对签证标准进行修订,强化对来自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所有未来签证申请的审查力度。”这并非特朗普首次针对中国留学生。2020年,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时签署第10043号总统公告,以国家安全为名,禁止特定学生和学者获得签证。据去年3月份所做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三年多的漫长时光里,竟有超过5000名中国留学生和学者深受10043号令之害,惨遭拒签或被遣返。这一数字触目惊心,背后是无数个怀揣学术梦想的年轻人被无情地挡在了求学之路的门外,他们的未来也因此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时间回溯到2022年2月23日,美国司法部宣布终止特朗普政府期间启动的“中国行动计划”。该计划自推行以来,便引发了一系列针对学术界人士的无端诉讼。众多学者被无端猜忌、恶意调查,他们原本平静的学术生活被搅得天翻地覆。这一计划不仅让美国亚裔族群感到不安与愤慨,学术界也对此表达了极大的不满。即便如今该计划已被终止,但其造成的恶劣影响却如阴霾一般,至今仍残留在美国社会的上空,难以消散。 5月23日消息,美国国土安全部5月22日表示,特朗普政府已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在致哈佛大学的一封信中表示,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访问者项目认证即日起被正式撤销。这一决定以官方信函的形式传达,信中措辞严厉且明确指出,此次认证撤销的行政指令绝非儿戏,将会引发一系列严苛且影响深远的后果。照规定,哈佛大学在 2025 - 2026 学年将被彻底剥夺招收持 F 类(学术类)或 J 类(交流访问类)非移民身份外籍学生的资格。这意味着,哈佛大学曾经畅通无阻的国际学生招募通道将全面关闭,曾经吸引着全球优秀学子纷至沓来的大门,如今却紧紧关闭,将众多怀揣梦想的国际学生拒之门外。更为严峻的是,这一决定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未来的招生,对于当前在校的 F 类、J 类非移民身份学生而言,更是如同晴天霹雳。他们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转学手续,否则其合法居留身份将面临失效风险。一旦失去学生签证效力,他们不仅无法继续在哈佛大学追求自己的学术梦想,更可能面临强制离境等法律后果。想象一下,这些学生原本在哈佛大学安心学习,规划着自己的未来,如今却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特朗普政府与哈佛大学的矛盾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步升级的过程。早在2025年1月,美国教育部就要求哈佛关闭所有与“种族平等”相关的项目,并对师生进行思想审查,声称要“防止马克思主义渗透”。这一要求遭到了哈佛大学的坚决反对,哈佛援引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言论自由,强调学术自由是大学发展的基石,绝不能被政治力量随意干涉。 然而,特朗普政府并未善罢甘休。4月11日,其向哈佛大学抛出一系列整改要求,剑指所谓的“反犹主义”遏制,以及终止与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DEI)相关的多个项目。具体而言,要求哈佛大学对全体现任及未来教职员工展开学术剽窃审查,并与特朗普政府共享所有招聘数据,在“改革实施”阶段接受招聘审计,且此项措施至少延续至2028年;要求哈佛大学向联邦政府提供所有录取学生数据,涵盖被拒与被录用的申请人信息,并按种族、国籍、平均成绩和标准化考试成绩分类;还勒令哈佛大学即刻关闭所有与DEI相关的项目。 面对这些蛮横无理的要求,哈佛大学态度坚决,明确拒绝遵守。4月14日,哈佛大学正式表明立场,拒绝特朗普政府的要求,尽显捍卫学术自由的坚定意志。然而,这一拒绝却招致白宫更为严厉的报复。特朗普政府旋即宣布冻结哈佛大学总额约22.6亿美元的联邦经费,最终在5月22日使出禁止招收国际学生的“致命杀手锏”。 特朗普政府原本以为,砍掉哈佛的国际生源,既能给保守派选民“出气”,又能打压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高校。可万万没想到,这一举措竟引发全球学霸集体“倒戈”。禁令发布后,美国大学国际生录取率急剧下滑,众多原本计划赴美留学的优秀学子,纷纷将目光投向英国、瑞士等国的高校。这些国家的高校凭借优质的教育资源、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成为国际学生的新宠。对于美国教育产业而言,这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专家预估,未来十年美国教育产业将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国际学生不仅为美国高校带来巨额学费收入,还在科研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的离去,不仅削弱了美国高校的学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更使美国在全球教育市场的竞争力大幅下滑。 禁令发布后,哈佛47位顶尖教授(其中包括3位诺奖得主)连夜签下瑞士大学的录用通知,直言“这里没有思想警察”。这些教授的离开,对哈佛大学的科研能力造成沉重打击。他们在各自领域成就卓越、造诣深厚,是哈佛科研团队的核心力量。他们的离去,带走了宝贵的科研经验与智慧,使哈佛在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度遭受严重影响。从更宏观的层面看,这一事件还引发了全球科研人才的流动。许多原本计划赴美深造的优秀学者,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将目光投向那些更尊重学术自由的国家。这无疑进一步削弱了美国在全球科研领域的领先地位,使其在未来科技竞争中面临更大挑战。 白宫本想用行政命令“驯服”哈佛,却遭遇法律的重重“暴击”。哈佛大学起诉政府侵犯宪法第一修正案(学术自由),联邦法官在24小时内紧急叫停禁令,称“政府无权以政治手段干预教育”。这一判决不仅维护了哈佛大学的合法权益,更彰显了美国法治精神的强大力量。在法治社会,任何行政命令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政府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约束。与此同时,这一事件也在美国国内舆论引发强烈反响。普林斯顿、哥大等7所顶尖高校集体声援哈佛,痛批白宫“滥用权力”。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哈佛校友中走出过8位美国总统,现任加拿大总理、新加坡总理皆是“哈佛制造”。白宫这一刀,砍的全是“自己人”,引发了美国社会对政府行为的广泛质疑与批评。 特朗普团队此举,主要是为2024年大选“甩锅”。彼时美国经济低迷,民众怨声载道。政府认为哈佛这样的“精英老巢”是理想的替罪羊,既能讨好保守派选民,又能假装为普通百姓“出头”。通过打压哈佛等高校,特朗普政府试图转移民众对经济问题的注意力,将矛盾焦点引向高校,以获取保守派选民的支持。然而,这种做法无疑是饮鸩止渴,不仅无法解决美国经济面临的根本问题,反而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损害美国的国际形象。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削弱传统学术机构的自主性,重新塑造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使其更契合共和党保守派的政治与意识形态目标。教育曾被视为非政治领域,但在美国,教育如同文化中的其他领域,已日益政治化。特朗普政府强行将政治因素介入教育领域,是对学术自由的严重挑战。学术自由是大学发展的灵魂,唯有在自由的学术环境中,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无疑是在扼杀美国高等教育的创新活力,阻碍美国科技与文化的进步。 特朗普政府的这一系列举措,严重损害了美国的软实力。哈佛大学作为美国高等教育的象征,其国际声誉与影响力在全球首屈一指。禁止哈佛招收国际学生,无疑是对美国教育“金字招牌”的沉重打击。国际学生在选择留学目的地时,不仅会考量学校的学术水平,还会关注学校的学术氛围与自由度。特朗普政府的这一行为,会让国际社会对美国教育的自由度和包容性产生质疑,进而影响美国在全球教育市场的竞争力。 科技公司也纷纷将研发中心迁往欧洲,专家估计未来十年美国教育产业将损失1500亿美元,全球科技合作项目的话语权也将大幅削弱。国际学生是美国高校科研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前沿科技领域的研究和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禁止哈佛招收国际学生,将导致大量优秀科研人才的流失,使得美国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计算等关键科技领域的研发进度受到影响。同时,全球科技合作项目的话语权削弱,也将使美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 |
猜你喜欢
2025-06-05
2025-06-05
2025-05-29
2025-05-28
2025-05-28
2025-05-28
热门推荐
快讯阅读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