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自制电梯上5楼 多部门劝解拆除 五层楼高悬“空中摇椅”,多部门介入!
老人自制电梯上5楼 多部门劝解拆除 【老人自制电梯上5楼 多部门劝解拆除】近日,辽宁葫芦岛市连山区盛化社区一则“老人自制电梯上5楼”的视频引发全网热议。视频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乘坐由钢管、木板和粗绳拼凑的简易电梯缓缓升至五楼,电梯运行时发出刺耳的“嘎吱”声,线缆一端连接居民楼,另一端竟固定在小区路灯杆上。这幕画面让无数网友直呼“心惊肉跳”,更令人意外的是,这台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电梯竟已运行五年之久,且老人曾为其申请过实用新型专利。据实地探访,这台自制电梯位于盛化社区某老旧居民楼五楼,系78岁的王大爷为解决上下楼难题而建造。电梯主体由四根锈迹斑斑的钢管焊接成框架,顶部装有简易滑轮组,底部是一块用木板和铁皮拼凑的“轿厢”,两侧仅靠两根粗绳固定。运行时,老人需手动拉动线缆,电梯沿导轨缓慢上升,全程无任何防护装置。“每次看到他坐电梯,我都捏一把汗。”邻居张女士回忆,五年前电梯刚建成时,她曾多次劝阻王大爷,但对方坚持“这是自己的发明”。视频中可见,电梯运行时整个框架剧烈摇晃,木板缝隙间不时漏下木屑,而王大爷却双手紧抓扶手,神情镇定。更令人担忧的是,电梯连接路灯杆的线缆已出现多处磨损,部分区域甚至用胶带缠绕加固。 葫芦岛市连山区市场监管局化工分局工作人员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该电梯因未采用液压、曳引等驱动方式,不属于特种设备监管范畴,但“其结构简陋程度远超普通家用升降设备”。社区工作人员透露,王大爷曾于2020年为电梯申请“楼房滑索电梯”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显示其设计初衷为“解决老年人上下楼困难”。 事实上,这台电梯的“黑历史”可追溯至2020年。据邻居刘先生回忆,当年王大爷为建造电梯,提前一年筹备材料,总花费约七千元。施工期间,电钻声、焊接声持续数月,甚至引发部分邻居投诉。然而,电梯建成后,王大爷坚持每晚8点后停用,并定期用工具维护,这才让反对声逐渐平息。 “他腿脚不好,子女又在外地,装电梯也是没办法。”刘先生坦言,该楼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未配备电梯,王大爷独居五楼,日常采购、就医极为不便。尽管社区曾多次建议其申请加装正规电梯,但因费用分摊、审批流程复杂等问题搁置。无奈之下,王大爷选择“自力更生”,却未料到此举埋下安全隐患。 更令人唏嘘的是,这台电梯竟成为小区“网红景点”。不少居民出于好奇前来围观,甚至有年轻人拍摄短视频上传网络,标题赫然写着“五楼空中飞人”。然而,笑声背后,是邻居们日复一日的担忧。“万一绳子断了怎么办?”“刮大风时电梯会不会被吹倒?”类似质疑声从未间断。 2025年6月3日,随着视频在网络持续发酵,葫芦岛市连山区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管局、盛化社区居委会等多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对王大爷的自制电梯展开调查。工作人员现场测试发现,电梯运行时最大晃动幅度达15厘米,线缆承重能力远低于国家标准,一旦发生断裂,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理解老人的难处,但安全是底线。”盛化社区居委会主任李芳表示,工作组连续三天上门劝解,向王大爷详细解释《民法典》中关于“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安全”的规定,并播放了近年来因自制设备引发的事故案例。面对铁一般的事实,王大爷最终松口:“我拆,但不能让我白拆。” 为化解老人抵触情绪,工作组提出多项解决方案:一是协助申请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补贴,政府最高可承担50%费用;二是联系社区志愿者,为王大爷提供定期采购、就医陪护服务;三是协调物业在楼道加装折叠座椅,方便其临时休息。6月4日下午,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王大爷亲手拆除了这台陪伴他五年的“发明”。 王大爷的遭遇,折射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普遍难题。据住建部数据,我国需加装电梯的老旧住宅超200万栋,但截至2025年,完成率不足15%。资金筹集、业主协商、审批流程成为三大“拦路虎”。 以盛化社区为例,该楼栋共6层12户,加装一部厢式电梯需约45万元。按楼层分摊费用,五楼住户需承担6万元,这对退休金仅3000元的王大爷而言无疑是天文数字。此外,低楼层住户因“无使用需求”反对加装,导致协商陷入僵局。 政策层面,尽管多地出台补贴政策,但审批流程仍显繁琐。以葫芦岛市为例,加装电梯需经规划、消防、质监等8个部门审批,全程耗时至少6个月。对此,李芳建议:“能否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或由社区牵头,组织业主签订‘加装电梯承诺书’,简化前置程序?”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事件中,多部门未采取“一刀切”强制拆除,而是以“柔性劝解+刚性保障”化解矛盾。工作组不仅为王大爷申请到每月200元的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还联系其子女定期探视。拆除现场,社区志愿者主动帮忙搬运电梯零件,王大爷感动落泪:“早知如此,就不该让你们费心。” 这种“有温度的执法”赢得网友点赞。微博话题#老人自制电梯被拆后获暖心帮扶#阅读量突破2亿,网友“清风徐来”评论:“制度是冷的,但人心是热的。既要守住安全底线,也要看见老人的孤独。” 王大爷的电梯拆除了,但老旧小区的“上楼难”问题仍未解决。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2.8亿,其中约三分之一居住在无电梯老旧小区。如何让“悬空老人”踏实落地,考验着城市治理的智慧。专家建议,可从三方面破局:一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对低保、特困老人家庭实行“加装电梯费用全免”;二是推广“共享电梯”模式,由企业投资建设,居民按次付费使用;三是建立“社区代办员”制度,协助业主跑腿审批手续。“安全与温情从不对立。”李芳表示,社区计划在王大爷所在楼栋试点“爬楼机”服务,同时加快推进整栋楼加装电梯协商。“希望下一次上热搜,是因为我们帮老人实现了‘电梯自由’。” |
猜你喜欢
2025-06-05
2025-06-05
2025-05-29
2025-05-28
2025-05-28
2025-05-28
热门推荐
快讯阅读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