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视伤口!!被狗咬未就医 3个月后发病去世 狂犬病防控警钟再响,医生提醒:发病率100%!!
被狗咬未就医 3个月后发病去世 【被狗咬未就医 3个月后发病去世】2025年6月20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一例狂犬病致死病例,一名男子被狗咬伤后未及时就医,3个月后狂犬病发作,最终医治无效死亡。这一悲剧再次敲响狂犬病防控的警钟,暴露出公众对狂犬病危害认知不足、伤口处理意识淡薄等问题。据广东疾控通报,该男子于2025年3月被自家饲养的狗咬伤。当时伤口仅轻微破皮,未出现明显出血,男子未予重视,既未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也未前往犬伤门诊接种狂犬疫苗。约3个月后,男子突然出现狂躁、恐水、怕风等症状,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尽管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但因狂犬病病死率接近100%,男子在发病3天后深度昏迷,最终不治身亡。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为100%。其潜伏期通常为2至3个月,短则不到1周,长则可达1年以上。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后,会沿神经末梢向中枢神经系统扩散,最终导致脑脊髓炎。临床上,狂犬病主要分为狂躁型和麻痹型两种类型。狂躁型患者表现为极度恐惧、恐水、怕风、呼吸困难、多汗流涎等症状,其中恐水症状尤为典型;麻痹型患者则以高热、头痛、呕吐、肌肉瘫痪等症状为主。 该男子的悲剧并非个例。近年来,因未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导致死亡的案例屡见不鲜。2024年,某地一名儿童被流浪狗咬伤后,家长仅用酒精简单消毒伤口,未带孩子接种疫苗,最终儿童狂犬病发作身亡。这些案例表明,公众对狂犬病的危害认识严重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许多人认为,只有被疯狗咬伤才会感染狂犬病,或者认为轻微伤口无需处理。然而,事实是,即使是看似健康的犬只,也可能携带狂犬病毒。此外,伤口是否出血并非判断感染风险的唯一标准,病毒可通过微小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为被携带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伤口接触动物唾液或组织也可能导致感染。在我国,犬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占95%以上,其次是猫。野生或流浪的食肉哺乳动物,如鼬、獾、狐狸、貉、狼等,传播风险较高。蝙蝠是传播狂犬病的高风险动物,需特别注意防范。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动物都会传播狂犬病。被牛、羊、马、猪等家畜和兔、鼠等啮齿动物咬伤,感染风险较低;禽类、鱼类以及昆虫、蜥蜴、龟、蛇等动物,不会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 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正确的处理方式至关重要。首先,应立即挤压伤口排出污血,但切勿用嘴吸伤口,以免口腔细菌加重感染。随后,用流动清水和20%的肥皂水交替冲洗伤口约15分钟,再用75%的酒精或2%至3%的碘酒涂擦伤口。处理完伤口后,应尽快前往“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由医生评估伤口并决定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疫苗和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狂犬疫苗必须按程序全程、规范接种,即使因故耽误后续针次,也可顺延接种,无需重新开始。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I级暴露为接触或者喂饲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舐,清洗暴露部位即可,无需进行医学处置;II级暴露为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这时需要处置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部分情况由专业人员判定按照Ⅲ级暴露者处置;Ⅲ级暴露为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舐,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唾液或者组织污染,或者直接接触蝙蝠,Ⅲ级暴露者除了要规范处理伤口、接种狂犬病疫苗,还得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然而,现实中仍存在诸多认知误区。有人认为,伤人的狗看起来正常,不会传播狂犬病。但实际上,狗在患狂犬病早期并无明显异常表现,非专业人士难以准确判断其是否患病。还有人认为,只有被咬出血才会感染,抓伤无需接种疫苗。事实上,被咬、被抓后即使没有出血,也存在感染风险。此外,用酒精消毒后不接种疫苗、认为狂犬病人会咬人传播等错误观念,也严重影响了狂犬病的防控效果。被狗咬伤后,除了可能感染狂犬病,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伤口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狗的口腔含有多种细菌,未处理伤口易导致红肿、疼痛、化脓等症状,严重时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因此,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切勿心存侥幸,务必及时就医,规范处理伤口并接种疫苗。 同时,养犬人士应定期为宠物接种狂犬疫苗,外出遛狗时拴好犬绳,避免意外伤人。社会各界也应加强狂犬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狂犬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在城市中,流浪狗和未接种疫苗的家养犬是狂犬病传播的主要隐患。一些地方对流浪狗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导致流浪狗数量居高不下,增加了人们被咬伤的风险。同时,部分家养犬主人缺乏责任意识,不给犬只接种疫苗,也不对犬只进行妥善管理,使得犬只成为狂犬病的潜在传播者。据统计,我国每年被犬只咬伤的人数超过千万,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犬只管理不善导致的。因此,加强动物管理,建立健全犬只登记、免疫和监管制度,是防控狂犬病的关键环节。 针对狂犬病防控现状,多位专家呼吁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公众防控意识。北京安剑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兆成表示,目前多地制定了养犬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但仍存在未对养犬人进行充分教育和培训、未对犬只进行有效登记和监管等普遍问题,从而带来安全隐患。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公益律师赵良善介绍,如该狗有主人,因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河南省原阳县公安局原兴派出所西街社区警务站网格警务助理李元利曾对央广网记者表示,犬伤人事件发生的部分原因是犬主未牵绳,另一部分原因是来自流浪犬。一些养犬人的随意遗弃直接造成大量流浪狗的产生,归根结底在于犬主人责任意识淡薄,即使有爱心人士收养,一旦管理不善就导致犬只伤人。若未办狗证,也会因找不到主人而产生纠纷。 狂犬病作为一种几乎100%致死的传染病,其防控工作刻不容缓。从个人到社会,从养犬人士到相关部门,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知和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养犬管理,规范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流程,才能有效遏制狂犬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我们期待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狂犬病这一古老的传染病能够得到更好的控制,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生活。同时,也呼吁广大养犬人士切实履行责任,文明养犬,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守护健康,共创美好未来。 |
猜你喜欢
2025-06-05
2025-06-05
2025-05-29
2025-05-28
2025-05-28
2025-05-28
热门推荐
快讯阅读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
2025-06-23
热文排行